寧武古八景之染峪流蝦
 關注“忻州門戶網(wǎng)”,忻州人文風景很全了

禪房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叫染峪,村東一公里處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寺叫龍泉寺。因寺座落在山腳下,巖石縫隙間常有清泉涌出,每到清明時節(jié)并伴有大量的鮮蝦出現(xiàn),這一奇景被當?shù)厝朔Q為“染峪流蝦”,是著名的寧武古八景之一,龍泉寺也因此聞名于世。

圖片

龍泉寺位于寧武城東北七里的染峪村外,矗立于縣東北方的禪房山是境內的名山,山體高大敦實,偉岸挺拔,與西南方的蘆芽山相互對峙,成為寧武天然屏障,故俗名染峪洞,初建于明成化十年(1474年),由明代寧武關都指揮使鄧亨主持建造,是一個擁有正殿、配殿、天臺、石室、齋堂的清靜幽雅的山中小寺。那里青山壁立,溪水環(huán)流,林木蒼翠,景色絕佳,更有石壁一處,下面的石縫中長年細流涓涓不斷,更奇妙的是清明節(jié)前后,還有小蝦自石縫中涌出,蔚為奇觀。古人將它命名為“染峪流蝦”(亦稱“石壁流蝦”)。

    龍泉寺座落在一峽谷的北山坡上,距谷底約二十余米。遠眺龍泉寺,紅墻碧瓦,屋宇林立,煞是壯觀。從谷底沿著45級臺階攀援而上,迎面是山門。山門坐北朝南,門楣上方“龍泉寺”三個鎏金大字格外醒目。內壁兩側分別有護法神二將彩繪壁畫。進入寺院,沿中軸線分為東西兩部分。整個院落呈長方形布局,長約160余米,寬約30余米。

圖片

西面由前后兩個院落組成。前院正西方是天王殿,殿內塑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像,色彩鮮明,工藝精美;北面半山腰鑿有一個人工洞穴曰“地藏殿”,進深4米,面闊十余米,高一人許,中間一間塑地藏王菩薩像,兩邊分別為八仙殿和僧人住所。地藏殿往西是觀音殿,建在高約3米的石臺上,為木結構建筑,面闊三間,內塑觀音、普賢、文殊和十八羅漢神像。

圖片

穿過天王殿就進入后院,正面是大雄寶殿,面闊五間,雕梁畫棟,斗拱飛檐,氣勢十分壯觀,屋頂正中用琉璃瓦拼成一個五尺的“佛”字。殿內塑釋迦牟尼佛像,高約一丈多,形態(tài)逼真,面目慈祥。正殿南筑有一小屋,建在懸崖之上,下視深淵,田野、溪水、佛骨塔剎歷歷在目,環(huán)境十分優(yōu)雅,為寺僧修行之所。后院南北兩側高臺之上分別建有鼓、鐘樓各一座,造型新穎,小巧玲瓏。

龍泉寺集山光水色、亭臺殿洞為一體,環(huán)境優(yōu)雅、構筑精巧,更有石壁流蝦,妙趣天成,歷來是佛教人士修行念佛的勝地,也是文人雅士出游賞玩的佳境。

圖片